上海市為加強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促進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助力產業發展和科技水平提升,頒布了與民企專業人才評職稱的有關通知文件,里面具體講了啥呢?下面空格教育就來分享一下。
一、優化民營企業職稱評價體制機制
(一)探索建立針對民營企業的職稱評審機構。按照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遴選具有專業優勢、服務能力強、行業自律水平高的社會組織,組建社會化評審機構,針對民營企業開展職稱評審。建立公開透明、競爭擇優的遴選和退出機制,確保社會組織承接工作規范有序,穩妥推進。進一步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探索支持專業技術人才密集、技術實力較強、內部管理規范的規模以上民營企業組建職稱評審委員會,或由民營企業聯合組建職稱評審機構,經核準備案后開展自主評審。積極支持專業化人才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有序承接面向民營企業的職稱評審具體操作性工作。
(二)進一步優化評審委員會專家庫結構。在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參評人數較多的計算機、生物醫藥、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輕工等評委會中,增加民營企業評審專家數量,形成評審專家與行業內民營專業技術人才占有量相匹配的聯動機制,優化評委會專家庫結構。
(三)動態調整職稱專業設置。在職稱系列框架內,以職業分類為基礎,動態調整新興領域、跨界領域職稱專業設置。研究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工業創意設計、動漫設計、智慧城市、現代物流、融媒體、技術經紀、會展策劃等新興領域和跨界領域的人才職稱評價辦法,為民營企業中的新興專業人才、多專業復合型人才提供評價平臺。
二、調整完善民營企業職稱評價辦法
(四)進一步暢通民營企業高層次人才評價渠道。民營企業引進和培養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優秀青年人才,符合條件的,可直接申報相應級別職稱。依托各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推薦本區域、本領域符合條件的業績貢獻突出的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通過“直通車”或“綠色通道”申報高級職稱。
(五)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堅持在學術水平不降低的條件下,適當調整職稱評價內容,充分體現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特點和工作實際,評審標準貼近民營企業用人需求。進一步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傾向,加大專業能力和業績成果的評價權重,注重市場認可和對企業的實際貢獻。根據行業實際,不將論文是否發表、論文最低數量要求作為對申報人理論水平考察的唯一形式,專利成果、技術突破、工藝流程、標準開發、成果轉化等均可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內容。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制定職稱評審標準。積極借鑒龍頭企業人才評價標準,充分考慮新興行業、職業的特點,制定職稱評審的通用標準。制定職稱評審標準時,廣泛征求民營企業、行業協會學會的意見。
(六)創新民營企業職稱評價方式。以業績成果評價為導向,綜合采用考試、答辯、考核、實踐操作、業績展示等方式,提高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有條件的評委會可對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實行單獨分組、單獨評審。支持有條件的評委會對民營企業中因駐外或確有原因不能參加現場評審的專業技術人才,通過技術手段開展遠程面試、遠程評審,切實減少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負擔。
三、拓寬民營企業職稱申報渠道
(七)明確職稱申報范圍。以專業技術崗位為基礎,打破戶籍、身份、檔案、單位等制約,按照屬地化原則,市、區兩級人才服務機構應及時受理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材料。各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不斷完善職稱社會化申報渠道,建立職稱申報兜底機制,確保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公平公正參與職稱評審。
(八)加強職稱申報受理服務體系建設。強化各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職稱工作的管理服務職能,重點做好本區域民營企業高級職稱推薦和中級職稱評審工作,簡化申報程序,精減申報材料,減少證明事項。各區要加大人才服務機構職稱受理點建設,配齊專人、專窗、專座。在專業技術人才密集的創業孵化基地、高新技術開發區、科技園區等地設立職稱申報受理服務點,或通過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工商聯、中小企業聯合會、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受理職稱申報。
四、調動民營企業職稱工作積極性
(九)加大政策宣傳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對民營企業人力資源(人事)管理部門的職稱業務培訓,利用市級平臺定期舉辦職稱政策講解;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作用,做好本行業職稱政策宣傳解讀工作。發揮市、區兩級人才服務機構、工商聯、科協以及有關社會組織的職能優勢,做好職稱政策宣傳,推進職稱政策宣傳服務進社區、進創業園區、進孵化園區。
(十)加快職稱評審信息化建設。結合“一網通辦”,依托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兩微一端”,完善本市職稱信息系統、職稱服務系統、職稱考試系統建設。各區、各行業職稱信息服務實現與市職稱服務系統有機銜接。繼續推廣在線評審,實行職稱評審電子證書,提供職稱信息查詢驗證服務。
(十一)鼓勵民營企業運用職稱評價結果。堅持評以促用,以用促評,促進職稱評審結果與民營企業人才培養、使用相銜接,引導民營企業將職稱評審結果作為確定崗位、績效、薪酬等的依據。鼓勵各區將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培訓費用納入地方教育附加補貼范疇。
五、加強民營企業職稱評審事中事后監管
(十二)完善工作機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本市民營企業職稱評審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檢查,對有關高級、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工作進行抽查、巡查。建立倒查追責機制,從嚴查處職稱評審違紀違規行為,依法依規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十三)確保評審質量。嚴格按照國家和本市規定開展評審工作,不得擅自降低標準、擴大評審范圍、簡化評審程序,確保評審質量。對評審質量不高、社會反映較大的職稱評審,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及時組織整改,必要時可收回職稱評審權。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將適時對民營企業職稱工作情況進行評估,各區、各行業主管部門落實過程中遇到重大情況要及時報告。